小米賣車,會和賣手機一樣容易?
2023-12-29
“小米的保密工作做得真好”,直到12月28日技術發布會舉行的前三天,才正式對外宣布此事。但營銷推廣則勢如破竹席卷而來。
在年輕用戶最為活躍的微博平臺上,小米汽車廣告鋪天蓋地。與此同時,寧德時代、高通等頭部供應鏈企業的官方微博也集體向“小米汽車”送上祝賀,不僅為小米汽車技術背書,也顯示出其在產業鏈上的落地運作能力。
而小米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雷軍本人更是頻頻露面與網友互動,不時透露一些首款車型的信息,如價格范圍之類。他還撰寫感慨頗深的“小作文”,描述1000多天奮力造車的歷程,并在發布會前夕向比亞迪、蔚來、小鵬、理想、華為等多家新能源企業致以敬意。考慮到市場定位會有重疊,有網友戲稱這是“先禮后兵”。
結果導向來看,這幾波營銷不僅曝光度高、節奏感強,達到了宣傳效果。“只能說,互聯網人真的會玩”,有業內人士感慨道。
28日下午2點,國家會議中心,小米汽車技術發布會舉行。這是小米躬身造車的首次正式亮相,也是直面友商、專業人士、用戶和市場驗證之時。僅小米直播官網,就吸引了480萬人次觀看。
本場發布會,小米汽車不僅帶來了首款車型小米SU7,還有五大核心技術。
一、擁有27200rpm轉速的V8s電機
小米汽車最先發布的核心技術,是三款自研的V6/V6s、V8s超級電機。
其中,V6s最高轉速達到21000rpm,峰值扭矩為500N·m,峰值功率為275KW,表現全面高于特斯拉Model S,在行業中處于領先地位。
目前,V6/V6s兩款電機已經量產,并確定將在小米SU7上首搭,百公里加速僅2.78秒,最高時速達到265km/h。
不過,小米汽車已研發出第三款超級電機V8s。該電機最高轉速達27200rpm,動力性能極為強勁。雷軍表示,V8s計劃于2025年上車。另外,小米汽車預研的下一代超級電機,通過碳纖維激光固化纏繞工藝,在實驗室中轉子最高轉速可達35000轉。
考慮到高轉速帶來的冷卻難題,小米汽車采用了雙向全油冷散熱、S型立體油路設計、階梯式錯位設計等多項技術,保證超級電機在復雜工況下功能可靠。
從目前披露的信息判斷,小米汽車在電機技術上具備領先優勢,有望成為其突出賣點之一。而為了防止被說是“吹牛”,小米汽車還找了專業機構驗證超級電機技術的實力。
二、“挑戰冬季電車之王”
在電池技術方面,小米汽車與寧德時代展開合作,并自建電池包工廠,為此投入1000多人。發布會上,小米汽車推出了CTB一體化電池技術。
該技術最高體積效率為77.8%,使得電池容量最高可達150KW,CLTC續航為1000+Km。值得注意的是,小米SU7雙電機版的電池包容量為101KWh,CLTC續航里程為800Km。另一電池版本車型采用的是比亞迪磷酸鐵鋰電池,電池容量為73.6KWh。
為確保電池安全,小米汽車全棧自研了電池管理軟件系統,按照“行業最高功能安全等級標準(ASIL-D)設計”。并采用電芯倒置技術,使用了氣凝膠等高成本材料。比如,萬一電池著火,由于電芯是倒置狀態,安全性得以大幅提升。
小米汽車的目標是“挑戰冬季電車之王”。雷軍認為該目標實現的關鍵在于熱管理技術。為此,小米汽車采用高效雙模熱泵,號稱在零下15度的工況下都無需額外開加熱器,還能維持乘員艙的舒適溫度。
為縮短充電時間,提升能量轉換效率,小米汽車加入800V隊伍。小米汽車自研的800V碳化硅高壓平臺,達到871V。該高壓平臺將在小米SU7上率先實現應用,5分鐘可充電220Km續航,15分鐘可充電510Km。
三、自主研發泰坦合金,9100噸壓鑄技術
面對一體化壓鑄工藝趨勢,小米汽車認為,作為新人需要隨大流。“特斯拉說可以大幅降低成本,但剛開始覺得還是傳統沖壓更省錢”,雷軍表示,所以小米汽車最初是A組/B組壓鑄工藝、傳統沖壓三套系統一起研發,成功推出9100噸超級大壓鑄技術,高于特斯拉的9000噸。
該壓鑄工藝可將72個零部件合為一個(采用一體化壓鑄后地板工藝),使得焊點減少840個,整體重量減輕17%,生產工時減少45%。這對新車企的產能提升和成本控制顯得尤為關鍵。考慮到安全性,小米汽車采用了三段式后地段防撞設計。
小米汽車還在材料端下功夫。通過與國家級材料重點實驗室合作,在配方中加入稀土和鋯等微量元素,仿真建模,小米汽車自研出泰坦合金環保壓鑄材料。雷軍稱,小米汽車是目前“國內唯一擁有量產自研合金材料的汽車廠商”。
四、全棧自研智能駕駛技術
在智能駕駛領域,小米汽車走的是全棧自研路線。據悉,其在智能駕駛領域的一期投入達到47億元,組建了超千人的團隊,測試里程超過1000萬公里。AI領域,小米2016年就已入局,目前團隊規模超過3000人。與此同時,自研底層算法,打造了新一代技術平臺,全面融入了大模型。
雷軍認為,“感知是一切的基礎”。本次發布會,小米汽車帶來了自適應變焦BEV、道路大模型以及超分辨率占用網絡三項感知技術。
其中,自適應變焦BEV技術可實現多場景的靈活感知,識別靈敏度較高,識別范圍從5cm延伸至250m,實現了泊車場景更加精準(最小識別精度0.05m),城區場景看得更寬,高速場景看得更遠。
圖片來源:小米汽車技術發布會直播截圖
小米汽車發布的道路大模型,可通過大模型能夠不依賴高精地圖,實時生成道路的拓撲結構。此外,小米汽車通過加入超分辨率矢量算法,將識別精度提升至0.1m,大幅提升障礙物識別準確性,降低誤報概率。
硬件方面,小米汽車將搭載兩顆英偉達Orin高算力芯片,綜合算力高達508TOPS。感知硬件則包含1顆激光雷達、11顆高清攝像頭、3顆毫米波雷達和12顆超聲波雷達(Max版車型)。上述產品都將在小米SU7上實現量產裝車。
當然,任何技術都需要不斷優化和訓練。小米汽車還需持續積累真實路測數據,提升算法健壯性。
五、完備的“人車家”生態鏈閉環
智能座艙,已成為車企核心競爭力之一 。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報告指出,汽車正從出行工具轉變為下一代智能終端。小米汽車認為,智能座艙是將汽車轉變為一個先進的移動智能空間的關鍵載體。
小米汽車搭載澎湃OS操作系統。該系統具備開機快、啟動快、升級快、流暢度高等特征。比如,車機啟動速度僅為1.49秒,并且能夠邊下載邊升級OTA。雷軍表示,座艙系統整包升級僅需3分鐘,全車整包升級僅需30分鐘。另外,實現了Pad APP共享、手機APP共享以及生態硬件共享。
通過澎湃OS系統和多屏互聯,小米汽車有望進一步提升用戶體驗的沉浸感,實現從軟件到硬件的全面共享生態。例如,小米SU7配備了16.1英寸中控屏、56英寸HUD抬頭顯示以及7.1英寸翻轉儀表屏等,后排還可安裝兩個拓展屏,實現了五屏聯動。
圖片來源:小米汽車技術發布會直播截圖
車載大屏不僅采用澎湃OS視覺統一設計語言,而且設計的多任務柔性框架可允許桌面應用隨意拖拽、改變大小,自動適配各種設備。
除硬件配置升級外,小米還在軟件側下足功夫。其在多窗口、交互邏輯等方面進行深度優化,確保復雜應用場景下系統反應靈敏度高。相比之下,傳統車企的自主研發軟件能力有限,這正是小米汽車取得差異化的關鍵所在。
小米汽車實現了“人車家”完備的生態鏈閉環。小米智能座艙目前可支持1000+米家設備,自動發現、免密接入,并可以設置自動化場景。而且,小米還開放統一標準化接口和豐富標準協議,打造了專屬CarIoT生態,并全面向第三方開放,支持蘋果CarPlay車載、百度CarLife車載等功能。
整場發布會傳達的信息很明顯,小米汽車主打的就是“友商有的核心技術,我都有,而且還更有優勢一點。”
不過,蓋世汽車研究院分析師認為,整體來看,電機硬件、壓鑄機、CTB電池包等這類硬件主要還是和供應商共同研發,小米最核心的競爭力還是智能座艙生態優勢。
對于2024年,小米汽車很有信心。小米汽車已確定明年要開通100座城市NOA,并定下了躋身智能駕駛第一梯隊的目標。“剛上來就想做尖子生”,有業內人士調侃道。但必須指出的是,該目標能否實現取決于SU7的市場表現。
跨界造車熱銷的法寶是什么?
基于5大核心技術,小米汽車投入100多億元,打造了小米SU7。蓋世汽車研究院分析師認為,產品上沒有明顯短板,使用的相關技術基本上都處于行業第一梯隊,關鍵看價格。
在發布會上,雷軍否認了“9萬9”“14萬9”售價的傳聞。有媒體在微博發起了小米SU7售價投票,大多數人認為定價在19萬9。不過,業內人士認為,小米SU7主銷車型售價應該會高于20萬元,甚至會超過30萬元。該猜測有以下幾點原因:
首先,小米SU7定位C級高性能生態科技轎車,車長4997mm,車高1440mm,軸距為3000mm;其次成本高。僅搭載的麒麟電池,成本就在10萬元左右了;然后,還搭載了CTB一體化電池技術、9100噸壓鑄工藝等多項技術,以及雙電機、7個安全氣囊、8295高通驍龍芯片、英偉達芯片等配置。
如此“堆料”的情況下,小米SU7真的“有理由貴”。
小結:小米汽車會是一匹狼嗎?
小米汽車最大的優勢在于生態系統的支持。國金證券預計,小米汽車未來將在智能駕駛和智能座艙領域占據優勢,其終端設備、智能家居與智能汽車能夠在一套系統下運行,打造全生態的智能體驗。
而小米龐大的家電和手機用戶群,都將是其潛在車主。根據IDC機構發布的中國智能家居市場報告顯示,小米常年占據10%以上的份額。而且主要是年輕用戶,小米家居主要用戶群體為18歲-35歲的年輕消費者。
手機業務方面,小米汽車在全球年輕消費市場都有極高的市場份額。據市場獨立分析機構Canalys分析,2023年Q3小米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達4180萬臺,位居全球第三。有調查數據顯示,小米手機20歲-29歲的年齡段用戶達到27%,超過華為該年齡段手機用戶。
如果小米汽車開拓海外市場,那么其全球化智能手機業務將起到很好的鋪路和協同作用,可通過成熟的渠道與品牌效應快速打開市場。
申港證券預計,小米汽車首年銷量有望達到10萬輛。不過,小米汽車的野心不止于此。雷軍放言,十倍投入,“通過15~20年的時間,成為全球汽車行業前五的車企”。
只是立足于現實,小米SU7的市場表現將直接影響小米汽車的成長空間。有分析師猜測,小米SU7低配版售價或許會在20萬元以內。他認為,小米跨界造車,大概率會復制其此前剛進入手機業務的“價格策略”,即直接拉滿配置卻主打性價比。
從發布會透露的信息來看,小米汽車從三電技術到智能駕駛再到智能座艙都有布局,并且相較同級車企,數據上處于領先地位。如果參照其在手機業務上的打法,小米汽車的價格或許會有驚喜。
但不可否認的是,手機行業和汽車行業是完全不同的兩個領域。小米造手機能賣到全球前五,賣車要躋身全球前五卻不容易。“造車可比造手機難十倍以上”,有業內人士表示。資本市場的反應很現實,在小米汽車技術發布會舉行時,小米集團的股價卻跌了,如今還飄著綠。
或許,和華為、小鵬等跨界造車者一樣,小米汽車也要先交點學費,才能摸索到適合自己的造車之路。